亿诚律师丨跨境投资法律实务:印尼工业园区建立指南
阅读次数:62  发布时间:2025/9/15 16:34:07

fd7df164455f2af8525020d603cd9e2f.png

在印尼设立工业园区,从战略评估、土地取得、建设许可到运营招商、合规管理,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涉及的法规与政策也在频繁更新。本文由亿诚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整理,结合实务经验,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多维度的落地路线与风险提示,便于决策层快速把握关键节点。


在全球产业链调整的大背景下,印尼以优惠政策和广阔土地吸引着各国制造业前来投资。无论您是考虑长期建厂还是设立产业集群,早期的法律与合规设计都将共同决定项目能否顺利落地。实操中,在印尼建立工业园区主要有以下步骤。

01
决策前的关键考量


1.行业准入与负面清单(DNI:Daftar Negatif Investasi):先确认目标产业的外资限制与持股上限。部分领域在股比或经营范围上有严格限制。


2.选址优先级:优先评估KEK(Kawasan Ekonomi Khusus印尼经济特区)IKN(Ibu Kota Nusantara,努山塔拉首都特别区)的政策红利与长期土地安排。


3.境内合规准备:完成海外直接投资(ODI)备案、资金安排与公司注册架构设计。


02

土地取得与开发规划


1.外资用地形式:外资企业通常通过在印尼设立的公司(PT PMA:外商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而非永久所有权。常见形式为HGB(Hak Guna Bangunan,建筑使用权),通常可分阶段取得和续期,最长可达约80年。因此在契约中要把续期、用途限制与担保权设置清楚,避免后期纠纷。


2.IKN特殊通道:在IKN区域,政府为提高投资确定性推出了更长年限的土地使用安排(如实践中出现的190年使用权),这对长期运营的工业园具有吸引力,但同时也伴随特区合规义务与地方配套要求。


3.环境与规划合规:需通过OSS(Online Single Submission,在线一站式系统)核对土地与区划(RDTR:Rencana Detail Tata Ruang,详细空间规划)一致性,并按项目规模提前准备环境文件:


AMDAL(Analisis Mengenai Dampak Lingkungan,环境影响评估),适用于大型项目,周期6-12个月;


UKL-UPL(Upaya Pengelolaan Lingkungan dan Upaya Pemantauan Lingkungan,环境管理与监测方案),适用于中小型项目,周期3-6个月;


若涉及森林用地,还需林业/环境部的额外许可。


03

建设许可与工程合规要点



近年来印尼在建设许可体制上有重要改革,原有的IMB(Izin Mendirikan Bangunan,建筑许可)已被PBG(Persetujuan Bangunan Gedung,建筑批准)所取代,且大部分通过OSS RBA(Risk Based Approach,基于风险分级的一站式系统)在线申报。


若工业园在KEK/IKN等特区内,施工许可在某些情形下可享受简化或豁免。此外,建设阶段还必须遵守SNI(Standar Nasional Indonesia,印尼国家标准),并取得最终的SLF(Sertifikat Laik Fungsi,建筑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04

运营与长期合规


1.营业执照与社保:通过OSS激活NIB(Nomor Induk Berusaha,商业识别号),并为员工登记BPJS(Badan Penyelenggara Jaminan Sosial,印尼社会保障体系)。HR/财务负责人通常必须为印尼籍人员。


2.外籍用工配额与费用:需遵守外籍员工与本地员工比例(一般1:5),并缴纳DKPTKA(Dana Kompensasi Penggunaan Tenaga Kerja Asing,外籍劳工补偿基金,约100美元/人/月)。


3.环境与续期义务:若项目涉及AMDAL/UKL-UPL,需提交年度监测报告,否则可能被罚高达投资额10%。土地权利(如HGB)到期前必须提前申请续期。


主要法律风险提示

1.政策变动风险:行业准入与负面清单以及地方激励政策会不时调整,建议建立常态化政策监测机制。


2.土地与合同纠纷风险:土地权属争议较为常见,因此合同中应预设仲裁或行政救济路径。


3.文化与劳动关系风险:节假日、宗教礼拜习惯会影响工时与管理,需要纳入员工制度设计中。近期来,当地发生大规模示威活动,示威人群的诉求包含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结合当地贫富差距较大这一事实情况,在计算用工成本时,需要将未来可能因政策等原因导致的本地员工工资上涨纳入考量范畴。


结论

法律的价值,在于让企业有信心迈出国门,也在于为跨境合作营造一个更加稳定、透明、共赢的环境。在印尼这样法制与行政并行、政策窗口随时可能变化的环境里,法律并非“阻力”,而是把不确定性转为可管理成本的工具。早期介入的合规设计,往往能为企业赢得政策红利、降低投资风险并提高资金与建设效率。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法律合规不仅是“风险防火墙”,更是保障企业稳健发展的“底层逻辑”。


*本文所有观点均为律师个人观点,不代表律所立场,仅供参考。